高中一年级地理

点击数:649 | 发布时间:2025-06-12 | 来源:www.lottoir.com

    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高中一年级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的文章,供大伙学习参考!

    1、教程地位与用途:

    本节内容与平时生活紧密有关,是地理高中阶段需要学会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试命题中容易见到的内容之一,同时因为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难题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或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的:

    (一)常识目的

    ⑴知道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定义

    ⑵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

    ⑶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能力目的:

    ⑴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情况。

    ⑵培养学生读图剖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的: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进步变化的。

    3、教学重、难题及依据:

    因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是什么原因,同时又是高考考试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空间想象,而绝大多数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学会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题。

    1、多媒体演示法。因为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需要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办法非常难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借助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借助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如此的一个展示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会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题。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总结推导法。通过概括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1)读图剖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剖析学会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加大学生读图剖析问题的能力。

    (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4、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天了,昼夜长短和之前有哪些变化?”等与平时生活紧密有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新课教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第一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址p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p点坐落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学会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办法,即只须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剖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状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促进。剖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察看动画剖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后概括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办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办法。之后展示几个有关的复习资料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练习,准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知道学生对重点常识的学会状况。

    (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中国大陆区与北极圈中国大陆区相比,其同纬度区域的极昼、极夜天数是不是一样长,为何?

    (4)因为课本上没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留下课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第一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引导学生察看和剖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概括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办法,之后展示几个训练让学生当堂练习加以巩固。

    (3)补充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的应用,如热水器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因为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的,为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加大常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没有还有四季吗?

    (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课堂小结可以借助常识结构图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如此既能够把前面所学的常识纳入常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